银保监会:以“xx互助”等为名的非保险机构互助活动,并非保险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黄鑫宇)4月26日,xx互助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银保监会消保局)发布2022年第3期风险提示。并非保险关于理性投保,银保银保监会消保局本次特向金融消费者提示了“选择有保险业务经营许可的等为动合规机构”“了解保险责任、责任免除等重要条款,非保防范销售误导风险”“积极配合可回溯、险机‘双录’、构互回访等环节,助活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正确认识人身保险新型产品,xx互助不被‘高收益’误导”以及“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五个注意要点。并非保险
其中,银保关于选择有保险业务经营许可的等为动合规机构,银保监会消保局提请金融消费者需要特别注意的非保是:以“xx互助”“xx联盟”“xx统筹”等为名的非保险机构推出的互助活动,不是险机保险或互助保险,不要与商业保险混淆。构互如有互助计划、机动车“交通安全统筹”等以互助保险名义或保险名义进行宣传,属于误导公众,经营此类业务的机构并非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且部分经营组织的业务模式不可持续,相关承诺履行和资金安全难以有效保障,可能给消费者带来损失,蕴含较大风险。
对此,据银保监会消保局介绍,消费者应从持有保险业务经营许可的合规机构,或在保险机构办理有效职业登记的销售人员处办理保险业务。销售人员的执业登记信息,消费者可登录银保监会官网-保险中介监管信息系统-保险中介从业人员,进行查询。
而关于正确认识人身保险新型产品,银保监会消保局强调消费者不要被“高收益”误导。
据悉,分红保险、投资连结保险、万能保险等人身保险新型产品兼具风险保障功能和长期储蓄功能,“不同保险产品对于风险保障功能和长期储蓄功能侧重不同,此类产品具有保单利益不确定等特征,但本质上仍属于保险产品,产品经营主体是保险公司”。银保监会消保局表示。
因此,消费者不宜将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与银行存款、国债、基金等金融产品进行片面比较,也不应轻信只强调“高收益”而不展示不利信息、承诺保证收益等不实宣传行为。
此外,银保监会消保局特别提示,保障期限在一年期以上的人身保险产品均设有犹豫期。在犹豫期内,投保人可以无条件解除保险合同,保险公司除保单工本费以外,将退还全部保费。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摩天大楼日”,反思摩天大楼
- CMF报告:六项建议助力中小微企业复苏
- 工信部召开2022年信息通信行业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电视电话会议
- 每日优鲜拖欠532万被法院强制执行,股票价格不足1美元面临退市风险
- 约翰逊爆料:俄乌危机爆发前,德国曾想让乌克兰认输,法国否认会“入侵”
- 内蒙古二连浩特市阳性感染者单日新增超百例,一地调整为高风险地区
- AMD中国回应蔚来高管否认有合作:采购了基于AMD处理器的服务器
- 房地产接近“较低景气水平” 140多项楼市松绑政策奏效了吗?
- 确保市场主体各项税费政策红利应享尽享!龚正今天在上海市税务局调研
- 长安汽车被曝延期交付还趁机加价 厂家回应:一旦核实会对经销商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