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16地市一季度经济“成绩单”出炉,谁跑得更快?
谁更快,成绩单谁更强,安徽近日揭晓!地市
日前,季度经济安徽各地市统计局相继公布了经济运行情况,出炉决策杂志梳理发现,更快安徽16地市一季度经济“成绩单”新鲜出炉。成绩单
你在的安徽地市表现如何?一起来看。
滁州增速第一,地市10市跑赢全省增速
先从经济增速来看,季度经济滁州以7.4%的出炉增速高居全省第一;池州、芜湖紧随其后,更快增速分别为7.2%、成绩单7%。安徽在全省16地市中,地市只有这三个地市的增速超过7%。
六安增速达到6.2%,位居第四;安庆为5.8%,阜阳、宣城增速同为5.6%;宿州、淮南增速5.5%;合肥增速为5.3%。
决策杂志注意到,与全省经济增速相比,这10个地市经济增速跑赢全省5.2%的经济增长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蚌埠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0.3%,经济运行出现了正增长,来之不易。
再从经济总量看,合肥一马当先,继续领跑全省。
2022年一季度,合肥经济总量突破2500亿元,达到2521.2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24.36%,也是全省唯一超过2500亿元的地市。
芜湖排在第二位,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达到1059.7亿元。2021年初,芜湖打响“第二城”保卫战,当年以11.6%的经济增速,跃居长三角41座城市的第一位。当前,芜湖正在奋力建设安徽“第二城”、省域副中心城市。
接下来,滁州再次“摘得探花”,为851.3亿元;阜阳居第四位,758.3亿元;安庆、马鞍山分列第五、第六位,分别为653.8亿元、609.6亿元。宿州位列第七位,经济总量为535亿元;亳州排在第八位,经济总量为508.6亿元。
从全省来看,经济总量格局保持相对稳定,与2021年排名相比,蚌埠下降1位,排在第9位,亳州上升1位,排在第8位,其他保持不变。
六安、池州、滁州和芜湖表现亮眼
如果说经济总量反映的是一个地市的基本面,那么主要经济指标体现的就是发展能量,这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2022年一季度,16地市表现如何?
先看经济发展的核心指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抓发展首先必须抓产业,抓产业首先必须抓工业”。安徽奋力打造“三地一区”,工业增加值是核心指标。一季度,安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
在16个地市中,有8个地市超过全省增速8.1%。其中,六安增速居首,达到16.1%,池州以13.4%的增速排在第二位,芜湖、滁州紧随其后,增速都达到了11.6%。合肥以11.3%位居第五。这5个地市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再从各市的固定资产投资看。区域之争,实质就是项目之争。大项目、好项目多的地方,变化就快,发展就快。
2021年以来,安徽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形成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高端资源要素汇聚的强大引力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不断增强。一季度,安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8%。
在16地市中,有10个地市超过全省增速。
其中,六安以21.2%的增速居全省第一位,滁州以17.4%的增速紧随其后,池州位列第三,增速为16.3%。
综合来看,2022年一季度,在经济增长的核心指标中,六安、池州、滁州和芜湖表现亮眼,有多个关键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各地市前列。
从全省来看,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平稳开局,但保持经济平稳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奋战二季度,实现“双过半”,安徽所有地市都必须抓重点抓关键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指标,奋力争先,鼓足干劲,落实“一改两为”,健全清单化、闭环式工作机制,有力有效抓好各项任务落实,才能在百舸争流的区域经济竞标赛中争先进位。
相关文章:
- 马自达计划到2030年投资1.5万亿日元用于汽车电气化,据悉同远景动力达成电池供应协议
- 人民日报:“生鲜灯”误导消费问题不容小视
- 华大基因百亿市值限售股将上市,三只松鼠解禁前遭原始股东清仓抛售
- “北溪-1”天然气管道开始年度维护 法财长:俄输欧天然气可能完全停供
- 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倒计时!刚刚,比亚迪宣布涨价
- 华夏幸福商业地产梦碎:债务危机爆发 拟售武汉长江中心项目
- “大庆新铁人”李新民:初心不改,他用铁人精神打造“中国名片”
- “一带一路”绿色研究院张建宇:碳市场推动中国与世界的联结,助力全球气候合作
- 遇难者升至38人,“半边天都成红的了”!应急管理部部长急赴处置
- 人民日报|中兴通讯积极建设5G生态 5G行业应用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