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的投资窗口期? 全球资本转向热捧中国股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 近期持续推进复工复产,资窗资本转向中国中国经济增长重获动能,口期越来越多的全球海外资本开始重返中国市场。 通联数据Datayes显示,热捧截至6月9日,股票北向资金已连续9个交易日净流入,资窗资本转向中国累计净流入金额达到296.38亿元人民币,口期刷新今年以来连续净买入天数的全球最长记录。这意味着4月份以来,热捧北向资金净流入额达到528.06亿元人民币。股票 与此同时,资窗资本转向中国海外上市的口期中国股票ETF也遭遇抢购潮。 6月8日,全球贝莱德旗下的热捧iShares安硕MSCI中国ETF(MCHI)净流入额达到2.7亿美元,创下这款ETF产品2011年成立以来的股票单日最大资金流入。 一位华尔街大型对冲基金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海外资本热捧中国股票资产,主要受到多重因素影响:一是中国持续推进复工复产与经济刺激措施,经济重回增长动能,带动企业利润增长;二是中国股票的低估值正创造较高的投资安全性;三是近期人民币汇率明显企稳,打消了海外投资机构对中国资本流出的担忧。 “更重要的是,随着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令欧美股市剧烈波动,投资机构纷纷将低估值中国资产视为新的投资避风港。”上述对冲基金经理指出。当前海外投资机构将中国股票资产的投资策略,从“低配”调高至“标配”,甚至部分新兴市场投资基金已超配中国股票资产。 管理11亿美元的Thornburg Investment Management基金经理Charlie Wilson表示,他已经超配中国股票资产,原因是中国大型科技股估值跌至十多年以来最低,明显被低估。 值得注意的是,超配中国股票策略正得到越来越多大型投行的力挺。 此前,高盛建议继续超配中国股票,因为中国经济刺激措施将促使中资上市企业利润在三季度触底回升,带动MSCI中国指数未来12个月可能存在20%的上涨空间。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CIO)指出,对中概股退市的恐慌情绪或已见顶,但随着中国政府实施经济刺激措施,能承受市场短期波动的海外投资者可以在中长期看好中国科技龙头企业,因为后者的估值和盈利增长前景颇具吸引力。 一位欧洲大型资管机构亚太区首席代表向记者透露,如今众多重返中国市场的海外投资机构投资策略也发生较大变化,以往他们希望获取高投资回报但不希望承受较高投资风险,但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他们意识到中国资产配置获利绝不是一帆风顺,需要在承受更高投资风险与净值波动幅度的情况下,博取理想的投资回报。 正是投资窗口期? 上述华尔街大型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透露,近期海外投资机构纷纷加仓A股、中概股与港股,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股票的低估值与业绩成长空间,机构不愿错失难得的投资窗口期。 尤其在机构投资者云集的欧美与香港资本市场,各类投资机构对中国互联网高科技行业业务发展前景与企业估值定价有着深入洞察,导致市场很难出现估值分歧创造超额投资收益机会。因此他们若不抓住当前高科技中概股估值走低机会抄底,一旦这些股价回升,就很难博取超额投资回报。 上述对冲基金经理透露,在3月美联储大幅加息预期升温、中概股审计监管风波等问题导致高科技中概股估值跌至历史低点后,贝莱德、富达、摩根大通等华尔街大型资管机构已悄悄抄底中概股,掀起第一轮中概股抄底潮。 “别人恐慌时,你必须大胆贪婪。”上述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直言。随着中国持续推进复工复产,海外投资机构纷纷加仓中国股票资产,这些大型资管机构已坐享丰厚的投资回报。 一位美股经纪商指出,尽管众多海外投资机构未能抓住此前的抄底窗口期,但在他们看来,如今加仓中国资产“为时未晚”——尤其是在美联储大幅加息导致欧美股市剧烈波动的情况下,中国股票资产的低估值与业绩增长性,反而更具投资安全性。 一位在欧美市场发行挂钩一篮子中国股票ETF产品的香港资管机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5月以来,这款ETF产品一直处于资金净流入状况,欧美FOF机构纷纷提前预约新的申购额度,打算赶上这波投资窗口期。 在他看来,这些欧美FOF机构一直都将中国股票资产视为“核心投资策略”,尤其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更需要超配经济成长基本面相对稳健的中国资产作为投资避风港。 “中国经济重回增长轨迹,加之各国大幅加息令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恰恰凸显中国股票资产的投资价值。他们相信抄底加仓中国资产的窗口期依然存在,甚至将吸引更多全球资本重返中国市场。”上述香港资管机构负责人指出。 提升风险容忍度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海外资本重返中国股票市场,投资策略与风险容忍度也发生较大变化。 “此前,不少北向资金喜欢通过高抛低吸、波段操作博取短期回报,但这次他们采取了长期投资策略,重仓绩优蓝筹股。”一位华尔街多策略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透露。这背后,一是他们愿意等待更长时间看到这些股票价值回升;二是近期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兼顾低估值与高安全边界的资产相对稀缺。 记者多方了解到,这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对冲基金将高科技中概股纳入长期配置的底层资产,作为对冲欧美高科技股票价格剧烈波动风险的重要工具。 “更重要的是,在落实长期投资策略同时,海外投资机构对中国股票资产价格大幅波动采取更高的容忍度。”上述华尔街多策略对冲基金经理指出。究其原因,是西方国家货币政策收紧导致各类资管机构投资逻辑发生重大调整——原先他们更看好流动性泛滥所创造的各类投资概念获利机会,如今在全球资金流动性收紧的情况下,开始将注意力转向上市公司基本面与盈利能力带来的投资回报,并愿意为资金流动性收紧等因素承受较高的投资组合净值波动。 “此外,越来越多全球大型养老基金与家族办公室也深知新兴市场具有高波动性、高收益的双重特点,愿意在增持中国股票资产的同时承受较高的净值回撤值,但前提是中国资产投资组合需创造可观的长期投资回报。”上述欧洲大型资管机构亚太区首席代表指出。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国际油价续承压,欧洲炼厂在关键时点前加速囤货
- 上海豪宅市场真的见顶了
- 今年以来,北京已取缔9家非法社会组织及其分支机构
- 山西“煤老板”豪掷2亿,每日优鲜走到悬崖边
- 两市延续窄幅震荡 光伏设备获17亿主力资金青睐!
- 博时基金市场点评7月20日:沪指重返3300点,军工股大涨4.28%,短期仍以震荡为主
- 台湾电力公司提4大用电“NG”行为 曝省电妙招
- 黄奇帆重磅演讲:当下,最紧急的3件大事
- 房企重返大本营
- 侠客岛 :退休也逃不掉!判错案就得终身追责
- 行业拐点要来?这个板块刮起涨停潮,主力重金杀入6股!
- 谁在炒作茅台冰淇淋?
- 造车新势力8月成绩单出炉:AITO问界系列单月交付量首次破万
- 粤港澳融合进入2.0时代,区块链如何助力大湾区一体化?
- 郑州地产集团与河南资产联合设立郑州市地产纾困基金,参与问题楼盘盘活
- 利标品牌的上市地位将于7月25日起被取消
- 交通运输部:大力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在航运领域应用
- 字解半年经济 | 保中有进 以进促保 方能稳步前行
- IDC分析师:全球“芯片荒”尚未结束 亚洲科技行业增长或放缓
- 运价和需求并没有上涨,全球港口却再次陷入拥堵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