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售卖机场“无主行李箱盲盒”?恐怕不能当真
■ 专栏
“无主行李箱盲盒”的直播第一问,或许是售卖追问其是否真来自机场、车站。机场
据报道,无主近日,行李箱盲“行李箱盲盒”在网络上爆火。盒恐销售这种盲盒的直播商家称,这些行李箱一般是售卖在机场或者火车站,长时间无人认领的机场。有市民认为,无主行李箱被当“盲盒”来消遣娱乐,行李箱盲十分不妥。盒恐也有律师表示,直播购买这样的售卖行李箱,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机场法律风险和隐患,在网络上直播,极易侵犯原物主隐私权。
“无主行李”只是特定时间里的特定状态
“行李箱盲盒”引发争议,舆论都聚焦于这种行为是否合法合规。据央视报道,所谓“行李箱盲盒”,一般是“机场、车站无人认领的无主物”,但这只是商家的单方表示。其是否确系被遗弃的旅客行李,还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一方面,从营销策略上来讲,以“机场、车站无人认领的无主物”为噱头,可以强化“盲盒”实际价值的不确定性,容易让消费者误认为有便宜可占,从而产生消费冲动。
另一方面,拍卖“机场、车站无人认领无主物”,由于关乎物权处置和个人隐私,本身就是一个争议话题。平台和销售商不排除通过这种拍卖行为,来制造冲突、吸引流量,又通过流量反哺销售。
因此,“行李箱盲盒”的第一问,或许不该是讨论对“机场、车站无人认领无主物”进行网络拍卖是否合法,而应先追问,这些以此为卖点的所谓“行李箱盲盒”,是否确系来自机场、车站遗弃物,以及商家有无这些遗弃物处置资质?进一步的追问则在于,这些商家若无相关证明文件,是否涉及虚假宣传?
查询国内一些机场和航空公司网站可知,机场无主行李的处置,绝大多数都能通过行李上的托运标签找到对应的失主。“无主行李”在大多数时候,只是特定时间里的特定状态,一旦找到失主,就恢复到“有主行李”的正常状态。
而且,各大机场和航司,也有相对完善的找寻丢失行李的程序,以帮助失主快速找回遗失物。从常识出发,也能大致得出一个基本判断:不存在所谓“大量无人认领行李箱变‘盲盒’售卖”的情况。
对“无主行李箱”有规范的处置程序
当然,机场、车站也确实会发现一些“无主行李箱”长期无人认领。但对这些行李箱,机场、车站大多有相对规范的处置程序。
机场、车站发现“无主行李箱”后,首先应排除该行李箱是否存在安全风险,并通过广播找人和调取监控等举措及时联络失主。如仍不能找到失主,则“无主行李箱”会放置在“失物招领中心”等待失主主动前来认领。有些机场也会依程序将“无主行李箱”发回始发地机场或车站存放并等待认领。
“无主行李箱”若长期存放在机场、车站等处,的确存在占用资源等问题。一般规定,是在30天或90天之后,这些“无主行李箱”会被处置。但对无主物的处置同样需依法而为,更不能随意打包给某个公司作为“盲盒”在网络上直播拍卖。
正因为所有的行李箱都曾“有主”,对这些暂时“无主”的行李箱的处置,也关联着之前所有权人的一些合法权益,如个人隐私权等。何况,丢失电子数码产品,其中存储的个人信息并不因无人认领,其原物主隐私权就随之消失。
一些机场在处置这种“无主行李箱”时,若发现有数码产品或其他贵重物品,会选择将这些物品继续存放一定时间,或确认无法找到原所有权人或其近亲属时,再将这些无主物移送给相关部门。
正因为“无主行李箱”内的行李不确定性高,不同行李性质和重要性可能千差万别,整体打包出售给某个商家,任其在不开箱的情况下进行“盲拍”,也将产生众多不确定的法律风险。机场、车站、航司等采取这种办法处置“无主行李箱”的,国内尚未见诸公开报道,这大概就是原因。
至于某个商家声称,其出售的“盲盒”一般是“机场、车站无人认领的无主物”,我们一笑而过就好。当真,你就输了!
□王琳(法律学者)
相关文章:
- 白酒行业业绩分化加剧:口子窖业绩增速明显放缓,顺鑫农业营收、净利双降
- 房企融资稳了!金融监管“三箭齐发” 支持优质民营房企渡过低谷
- 深圳5个“30条”政策惠及企业超100万家 累计减负超1400亿元
- 全文|肖远企在2022年金融街论坛上的讲话
- Omdia:全球半导体进入行业周期性下行区间 面临未知挑战
- 半年报也被董事投反对票 营收0.43亿亏损1.36亿 *ST腾信早已成“空壳”
- 广发能源化工日评:夜间沙特产增产传闻证伪,油价大幅震荡
- 上交所对异常账户暂停交易 天鹅股份复牌后获最严监管措施
- 押注美联储加息周期即将见顶 美元空头头寸升至一年多新高
-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降准很可能会在未来几日落地